一、活動設計緣起:
自己學習繪畫的過程,雖然一路從國、高中美術班到大學美術系,可說是完整的專業訓練。但許多觀察以及繪圖的經驗和技巧,仍需靠自己跌跌撞撞地摸索體會而得來。如:寫生繪圖用的「手持取景框」,使用方法看來簡單,但真正要拿來配合實際的繪圖使用,完全理解其操作方式,對於國中,甚至高中的同學而言,仍有很高的門檻需要跨越...(圖1)手持取景框
二、活動目標:
- 聯結七年級數學課中的「坐標」概念,直角坐標中的X和Y軸,就等於取景框中的十字交叉線;四塊繪圖區域,就等於數學坐標中的第一、第二、第三及第四象限。
- 聯結「相似形」等比例放大的概念
- 聯結地理課中的地圖位置概念
- 能聯結「坐標點」與「繪圖關鍵點」之間的關係
- 以「拼圖遊戲」的活動,讓同學體驗團隊合作,牽一髮動全身,人人都很重要
(圖2)笛卡兒坐標系
三、活動進行方式:
這個活動,其實在上學期的聯課活動美術社中就已經實施過,差別在於描繪的對象,上次是達文西的自畫像,這次則是素描入門的靜物:牛奶壺,梵谷在1862年的素描習作。(圖3)
梵谷,〈牛奶壺〉,1862 |
將作品拼圖,分割為正方形的目的,是為了不讓學生有先入為主的方向正反想法,這樣除了能排除「粗略式」的觀察態度與「符號式」的描繪積習之外,也可以增加拼圖完成的困難度(耐玩度?)
(圖4)
將圖切為四乘四、總共十六塊不論正反方向的正方形拼圖 |
分組方式:四到五人為一組,每班分為六組,配合每組人數最多五人,每人發給三張正方形的空白拼圖(該組為四人者,則指定其中三人拿四張空白拼圖)供同學繪圖用,每組總共十五張,第十六張拼圖則不用畫。為了辨識哪一張拼圖由哪一位同學繪製,三張正方形右上角請同學以原子筆寫上班級、座號。
(影1)活動說明
另外亂數發給一到五組、每組三張不同且較大張(避免同學直接摹描)的「臨摹拼圖」,請同學用鉛筆,依照比例複製三張縮小版拼圖,包含輪廓線、筆觸、明暗變化皆需依樣畫葫蘆。
為了讓每位同學都能畫到不同的三張拼圖,每位同學需要按照座號大小,移動位置到不同進行拼圖複製。以七年四班第六組四人為例:
04號 詹O毅 → 第一組
14號 黃O繕 → 第二組
23號 劉O秀 → 第三組
28號 沈O君 → 第四組
其他拿到第四張空白拼圖的三位同學 → 第五組,除了14號黃O繕之外,每人再各複製不同的拼圖一張。
(圖5)
(影2)繪圖情形
(影3)拼圖情形
依照完成順序,陳列於黑板讓彼此欣賞
時間足夠時則,可開放票選完成度最佳作品,票數作為獎勵或加分依據
藉此機會說明活動目的,並預告下個活動原理:
依據直角坐標原理 → 找尋繪圖關鍵點 → 以直線或弧線連線完成作品形狀
(圖6)作品欣賞
只要有一人未完成或畫錯,拼圖就無法完成! |
四、問題與建議:
1.「等比例放大」的概念,是否需要先說明?2.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
給點回饋吧!...